东南网4月18日讯(本网记者 郑晓丹)“这比当年川石岛条件好多了”“确实条件好多了”4月18日,福建省马江举重基地迎来了一拨“老面孔”——福建省体育局机关离退休干部。他们来到马江举重基地,开展“弘扬川石初心,传承优良传统”参观活动。活动通过新老体育人面对面的形式,共话“川石初心”,在追忆中传承精神力量。
(相关资料图)
早期川石岛训练照。正是在“川石初心”中,福建省举重队走出了一批世界冠军:2004年,石智勇夺得雅典奥运会男子举重62公斤级冠军;2008年,张湘祥夺得北京奥运会男子举重62公斤级冠军;2012年,林清峰夺得伦敦奥运会男子举重69公斤级冠军;2016年,邓薇夺得里约奥运会女子举重63公斤级冠军;2021年,李发彬夺得东京奥运会男子61公斤级冠军,李雯雯夺得女子87公斤以上级冠军。至此,福建举重连续蝉联五届奥运冠军。
追忆:困境下的励精图治
在马江举重基地,训练馆、宿舍、食堂等设施一应俱全,平整的水泥地,拾级而上,绿树成荫、环境优美。很难想象,在它之前的训练基地是闽江口外的一个小岛,而再追溯到1995年以前,省举重队连个像样的训练馆都没有。“那时候只有几栋石头房子,还是废弃的。”作为川石岛训练的亲历者、福建省体育局原党组书记、局长王维川回忆起初登川石岛时,印象尤为深刻。1995年夏天,在全运会受挫后的福建举重队决心闭关修炼:陈文斌率领省举重队16名运动员和另外2名教练员抱着破釜沉舟、誓死一拼的决心来到川石岛安营扎寨,在远离尘嚣的小岛上开展艰苦训练。
川石岛风光秀丽,自成风格,如今看来是个诗与远方的代名词,但是对于当时的训练环境而言,堪称“恶劣”。“没有窗门,台风过境,人都会被吹走。”王维川说道,与艰苦的环境相反的是,运动员、教练和工作人员精神面貌极佳,甚至在训练结束后,还能绕着岛跑步进行体能训练。唯一的泥巴路、临时搭盖住所、山下仅有的民用电话、运动员帮助备餐……没有条件创造条件。也就是如此困境中,省举重队还对原先的训练方法、管理方法、举重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与创新。很快,荒岛上的励精图治有了回报。1996年起,世界纪录、世界冠军、奥运冠军相继从小岛走出。1997年至2001年,福建举重队连续五年六次取得全国团体总分冠军和精神文明团体。
传承:长大后我就成了你
“我是2014年来到福建,没有亲身体验过川石岛训练的氛围。”福建省举重运动员、全运会冠军柴丽娜在与老体育人对话中表示,通过学习和前辈们的讲述,她能够感觉老一辈举重运动员在川石岛环境下训练的不易。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,老体育人还能克服困难,创造出优异的成绩,值得她学习。
奥运冠军邓薇曾回忆川石岛训练,在她看来在岛上,训练生活是枯燥的、艰辛的,但这就是积累的过程。“我们练的不仅是体能和技术,更重要的是意志,战胜一切的意志。”据了解,2012年以前,省举重队还保持着每年安排一二线队伍,特别是刚进队的新队员轮流上岛集训的传统。通过川石岛集训任务指标的完成,让队员们在艰苦训练中,懂得伤病无法击倒、失败无法击倒,艰苦无法击倒,逐步总结出艰苦奋斗、越战越勇、团结拼搏的“川石初心”。
正因为以川石岛艰辛历程为起点,让省举重队从这里,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全国三流举重队,迅速成长为举世瞩目、群星璀璨国际一流举重运动队,也是从这里,走出第一个世界冠军、第一个奥运冠军。如今,川石岛训练的亲历者王国华、万建辉、吴美锦、邓薇等,已经走下世界冠军领奖台,成为了一名教练,更是接过了新时代的接力棒,担起了传承“川石初心”的重任。
创新:让青少年了解“川石初心”
一走进马江举重基地,最先映入眼帘的是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几个大字,以及举重队培养出的世界冠军照片。省举重队“川石初心”也与此紧密相连,老一辈体育人的初心使命,为新时代举重人在新征程上奋进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。
为了更好传承“川石初心”艰苦奋斗、越战越勇、团结拼搏的内涵,省举重运动管理中心不定期邀请亲历福建举重事业发展的老体育人,与年轻运动员开展分享交流活动。同时,中心还将与福州市马尾区政府共同打造思政与研学的基地。省举重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马永鑫表示,让“川石初心”不仅在省举重队发扬,还将在青少年中发挥教育、传承的作用。未来,为讲好福建举重奋斗的故事,加强爱国主义教育、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,省举重运动管理中心将建设400平方米的福建举重主题展览馆,系统展陈福建举重奋斗历史和体育精神力量,打造成集参观、教育、健身志愿服务为一体的福建体育精神系列主题展览馆。
而就在新老体育人面对面期间,在800公里外的江苏无锡,2023年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上,“川石初心”的新传承人们为福建队再获1金4银1铜,小岛上的拼搏依旧在延续。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亚洲珠宝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豫ICP备20022870号-9 联系邮箱:553 138 779@qq.com